甜點品牌定價策略:不只要算成本,還要看市場

很多甜點創業者在剛開始經營時,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「只用成本去推算價格」。
最典型的做法是:把原料費、包裝費和工時算一算,再加上一點利潤,就當作定價依據。

這樣的方法乍看合理,但當你真的把產品放到市場上,才會發現:
價格太高,消費者無法理解;
價格太低,訂單雖然多,卻幾乎沒有利潤。

定價,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加減問題,而是一個「策略問題」。


定價的三個面向:成本、行情、定位

一個完整的定價策略,通常要同時考慮三個關鍵:

一、成本:
成本是你必須先搞清楚的底線。
它包含直接材料費、包裝費、可計算的人力工時,甚至間接營運支出(如租金、水電、耗材分攤)。
如果你連自己做一個產品的實際成本都沒算清楚,就很容易陷入「越賣越累,卻永遠賺不到錢」。

二、行情:
所謂行情,是市場上同類型產品的價格範圍。
如果你賣的是常溫餅乾禮盒,就要去觀察其他同質品牌、門市或電商平台的訂價。
這不代表你要跟著別人賣一樣的價格,而是要理解「顧客的心理預期在哪裡」。
當你的價格遠高於市場均值,必須有足夠的價值溝通和品牌說服力,否則就很難被理解。

三、定位:
你的品牌要呈現什麼形象?
是平價日常、禮盒質感、還是頂級客製?
定位會直接影響顧客的心理價值判斷。
有些品牌靠故事和獨特性支撐高單價,有些品牌以親民價格搶佔大量客群。
關鍵在於:你的定價要和你的品牌定位是一致的。


低價競爭,無法養出健康的利潤

很多甜點工作室會有一個迷思:「先壓低價格,把客人留住再說。」
確實,用低價短期可以衝單量,但問題是:
當你一旦進入價格戰,未來很難再往上調整。

而低價策略的副作用是:

  • 你要做更多量,才有微薄的利潤

  • 工時拉長,體力消耗快

  • 品牌形象無法被市場認知為「有價值感」

一旦想提高價格,就會遭遇客群流失,回頭再補信任更難。

與其一開始就靠低價搶單,不如先釐清你的成本結構,找到屬於品牌的定位,再看怎麼透過內容和故事把價值溝通給消費者。


定價不是賭運氣,而是有邏輯的策略

每一次調整價格,請先問自己三個問題:

  1. 我有沒有把全部成本(原料、人力、包材、間接支出)都算清楚?

  2. 我的產品放在市場上,價格能被理解嗎?競品的價格區間是多少?

  3. 這個價格,有沒有呼應我想呈現的品牌定位?

如果三個問題都能回答得明白,你的價格就不會只是「拍腦袋」,而是「有策略的選擇」。


讓價格成為品牌的支撐,而不是阻礙

甜點品牌要長期經營,不只是要會做產品,更要會算清楚每一步。
被看見只是第一步,賣得出去是第二步,最終還要能健康地賺錢,才算是走在對的路上。

如果你還在為定價感到焦慮,或者不知道怎麼把成本結構整理清楚,

我準備了一份「甜點創業表格工具包」

裡面包含成本計算表、定價規劃表、簡易損益表

幫你一步一步把數字釐清。

<點我了解表格工具包>


7

910


<點我了解表格工具包>